丗简豞

阅读记录  |   用户书架
上一章
目录 | 设置
下一页

第43章 贺兰山祭天(1 / 2)

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问题反馈 |

相比于赵德芳和佘太君,司马光这一路走的相对安稳。

除了在马嵬驿遇险之外,一路上还算顺利,很快就抵达了陇西。

此时,陇西太守,北庭节度使高仙芝,已经和西夏人接上火了。

高仙芝的军力是远远超过杨延昭的。

原陇西节度使洪承畴,虽然一味消极避战,收缩兵力,损兵折将,从金城郡一直撤退到了灵武。

一路上丢盔弃甲,稀稀拉拉。

但却没有拒绝供应粮草。

而陇西郡本身就有八千驻军,也全被高仙芝给带了过来。

高仙芝这个人,聪明强干,做事果决,军纪严明,甚有韬略,只是因为不是大丞相派系,所以一直被排挤打压。

最大也就干到校尉。

这次皇帝破格提拔,他的心里充满感激。

接到命令之后,立即调整布防,把西夏军团挡在了陇西郡之外。

让本来瞧不起他这个空降节度使的各路将领,全都心悦诚服。

此时,司马光正好来到前线。

剩下的情形就跟雁门关差不多。

刚开始,西夏党项军团六万人,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,粮草辎重方面,也胜过陇西军,高仙芝只能严防死守,一拖再拖,采取鸵鸟战术。

想拖延到敌军有变。

可西夏人意志力很坚强,一直士气高涨,没有可乘之机。

司马光来到之后,他便打开了皇上的锦囊。

当时的心情跟杨延昭差不多。

不信。

可圣旨也不能违抗。

于是就趁着西夏军攻城的时机试了一下,结果西夏人溃败,亡命而逃。

高仙芝胆大心细,一路追击,党项人被炸药炸的心胆俱裂,溃败超过五百里,竟然一路追到了贺兰山。

因为已经深入西夏腹地,犯了孤军深入的兵家大忌,这才停止。

此役,楚军俘获亲王三人,公主一人,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十五人,战俘五千余,缴获粮草辎重百万斤,牛羊两千头,军械铠甲无数。

高仙芝命人勒石记功,并且在贺兰山脚下举行盛大祭天仪式。

随后将俘虏押送长安,献俘阙下。

消息传来,朝野震动!

最惊讶的要数杨坚以及党羽。

他们本来以为,小皇帝输定了。

可是最近两天传来的竟全都是捷报。

“大捷,大捷,雁门大捷——”

“大捷,大捷,陇西大捷——”

这几天,长安街头,不断的有驿马传来捷报,一队队的俘虏被押解进京,搞的长安城内的百姓非常纳闷,争相出来围观。

大家心里一样的好奇,怎么我大楚的军队也能打胜仗了吗?

不是说要亡国了吗?

前段时间,长安城内谣言四起,也不知道从哪里传出的消息,说大楚四邻不安,强敌压境,什么突厥,匈奴,西夏,契丹,吐蕃,这些蛮族一窝蜂的全都要杀进长安了,大楚就要亡国了。

百姓们人心惶惶,终日坐立不安。

有些人还在绘声绘色的传颂,说只有改朝换代,才能避免异族入侵,避免成为蛮族的奴隶,而真命天子已经降生,唯一能够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的就是大丞相杨坚。

只要大丞相登基,所有的危机就可以迎刃而解,他们就能继续安定的生活。

民间还流传起一首歌谣:“大楚亡,丞相皇,隋王出,百姓昌!”

据说这首歌谣,来自上古谶语,乃是上天早就注定的事情,不久的将来一定就要应验,大楚肯定是要完了。

百姓们民智未开,一听说是上天的旨意,便信以为真,一门心思的等着谶语变成现实,对大楚皇帝完全不报任何希望了。

可是没想到,最近情况有了明显的变化,胜仗那是一个接着一个,尤其是今天,北庭节度使高仙芝,雁门节度使杨延昭,同时押送上千俘虏来京,着实让人大吃一惊。

莫非谶语不灵了吗?

押解俘虏的队伍,足有五百骑兵,他们分成两排,把俘虏夹在中间,一路上敲锣打鼓,高声呐喊,声势浩大。

“长安城的百姓听着,朝廷在陇西打了大胜仗,北庭节度使高仙芝大将军,一直追杀到了贺兰山脚,并且在贺兰山祭天……”

紧跟着,雁门关的守军也押着一队俘虏进入神武门,九妹骑在马背上大声吆喝:“长安城的百姓听了,雁门节度副使杨延昭大帅,在雁门关打了大胜仗,不但击溃突厥十万大军,还斩杀了突厥始毕可汗,本将奉命回京,向皇上报捷,并呈上始毕可汗的金头盔,金面具,金马鞍……”

“真的假的?”

“贺兰山祭天,还杀了突厥可汗……”

“我们大楚什么时候这么牛了?”
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A- 18 A+
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